当前位置:天域小说网>网游>大唐:造反有理,我哥是黄巢> 第37章 岭南农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7章 岭南农桑(2 / 2)

他摩挲着奏折上“长安”二字,心中泛起复杂的情绪。

次日朝会上,黄巢将奏折递给黄宁:“相国看看,尚将军的提议如何?”

黄宁接过奏折,越看眉头皱得越紧。

“陛下,”他放下奏折,声音沉重,“北伐之事,非不可为,但绝非今日。”

尚让立刻反驳:“丞相是怕了朱温、李克用吗?”

“非是怕,”黄宁直视尚让,“是时机未到。岭南根基未稳,若大军北上,后方必乱。”

“哼,不过是舍不得你在岭南的民心罢了!”尚让冷笑。

“民心不是私产,是天下根本,”黄宁的声音陡然提高,“若失民心,即便夺回长安,又能守得住几日?”

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,连黄巢都被黄宁的气势震慑。

良久,黄巢才缓缓道:“此事容后再议。”

退朝后,黄宁回到相府,发现宁猛力已在府中等候。

“丞相,”宁猛力脸色凝重,“我在交趾时,听说李克用已派使者联络南诏,想南北夹击我大齐。”

黄宁心中一沉,南诏与岭南接壤,若真与李克用联手,后果不堪设想。

“你立刻回桂州,”黄宁当机立断,“调集藤甲兵驻守邕州,同时派人与南诏王说明利害,许以互市之利。”

宁猛力领命而去,黄宁则连夜入宫禀报。

黄巢听完,脸色铁青:“李克用这沙陀小儿,竟敢觊觎朕的岭南!”

“陛下息怒,”黄宁道,“南诏与我岭南素有贸易往来,未必愿为李克用所驱,只要我们示以诚意,定能化解危机。”

他随即献上三样礼物清单:一是广州的织锦,二是新铸的曲辕犁,三是市舶司的通商文书。

“南诏王爱锦绣,南诏农人种田缺好犁,”黄宁道,“通商文书可让他们的皮毛、药材直达广州,获利百倍。”

黄巢看着清单,拍案道:“就依你,派最得力的使者去!”

使者出发前夜,黄宁亲自去驿馆送行,教他南诏的礼仪,嘱咐道:“见了南诏王,不必卑躬屈膝,只需说明,岭南愿与南诏世代友好,共分贸易之利。”

使者点头应下,带着礼物和文书,踏上了前往南诏的路途。

一个月后,使者带回了南诏王的回信,信中说愿与大齐永结同好,还附赠了三匹日行千里的滇马。

黄宁将滇马献给黄巢时,正赶上广州的荔枝熟了。

黄巢拿起一颗鲜红的荔枝,剥开放入口中,忽然笑道:“以前读杜牧的诗,说‘一骑红尘妃子笑’,如今看来,岭南的荔枝,不输长安。”

“只要陛下心系百姓,”黄宁道,“岭南的繁华,迟早会超过长安。”

黄巢望着窗外挂满枝头的荔枝,忽然道:“传旨,明年开春,在兴王府设立太学,招收岭南各族子弟,学费全免。”

黄宁心中一喜,正要谢恩,却见黄巢又道:“太学的教材,你要亲自审定,既要教经史,也要教农桑、算学、海商之术。”

“臣遵旨!”黄宁深深叩首,额头触及地面时,竟有些湿润。

他知道,这道旨意,意味着岭南的孩子,无论汉人还是俚人,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
冬至这天,太学的地基刚打好,各地的学子便已闻讯而来。

有穿着粗布麻衣的汉人少年,有背着弓箭的俚人子弟,还有梳着卷发的波斯商人之子。

他们在地基旁徘徊,看着工匠们搬运砖石,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。

黄宁路过太学工地时,被一个俚人少年拦住。

少年捧着一本破旧的《岭南杂记》,用生硬的汉话问:“先生,我能来上学吗?”

黄宁蹲下身,接过书,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俚人的符号,显然是少年自己做的注释。

“当然可以,”黄宁摸了摸少年的头,“太学的门,为所有想学的孩子敞开。”

少年欢呼一声,转身跑回村寨,不一会儿,就带来了十几个同龄的孩子。

他们围着黄宁,齐声喊着:“先生,我们要上学!”

黄宁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,忽然觉得,岭南的未来,就在这些孩子眼中。

消息传到皇宫,黄巢正在翻看太学的招生名册。

当他看到名册上既有汉人姓氏,也有俚人名字,甚至还有大食、波斯的译名时,忽然对身边的太监说:“明日起,朕要亲自去太学工地看看。”

太监有些惊讶,却还是躬身应下。

次日清晨,黄巢的龙辇停在了太学工地外。

他没有让侍卫清场,只是在黄宁的陪同下,慢慢走着。

看到工匠们在夯土,他停下脚步,问一个俚人工匠:“这地基能撑多少年?”

工匠答道:“回陛下,用了糯米汁混石灰,能撑百年!”

黄巢笑了:“要做就做能撑千年的,让后人知道,大齐在岭南,不仅有繁华,还有教化。”

黄宁望着黄巢的背影,忽然觉得,这位曾经的起义领袖,正在慢慢变成一个真正的君王。

夕阳西下时,黄巢登上刚建好的太学门楼,俯瞰着兴王府的万家灯火。

珠江上的商船还在往来穿梭,码头的灯火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。

“宁弟,”黄巢忽然开口,用了许久未用的称呼,“你说,百年之后,史书会如何记载朕在岭南的日子?”

黄宁站在他身后,轻声道:“史书会记,大齐皇帝黄巢,在岭南革故鼎新,善待各族,兴农桑,开太学,通海商,使岭南从瘴疠之地,变成天府之国。”

黄巢沉默良久,忽然笑道:“若真如此,朕便无憾了。”

晚风拂过,带来珠江的水汽和远处的歌声,那是俚人和汉人在村寨里共庆丰收的歌谣。

黄宁望着黄巢的侧脸,在暮色中,这位帝王的轮廓,竟有些柔和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天域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