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0章 上船(2 / 2)

商队头领解开船绳时,发现绳子被冻住了,他咬着牙用力扯,绳子突然断裂,带着冰碴的绳头弹在脸上,像被棉籽壳划了一下。

第一艘船刚驶离岸边,就听见密道里传来官军的喊杀声,石板被撬开的巨响震得水面泛起涟漪,惊飞了岸边栖息的水鸟。

黄巢跳上最后一艘船,回头望了一眼洛阳城的方向,那里的火光已经染红了半边天,像是有人把稻棉田的颜色都烧进了云里。

船行至洛水中央时,有孩童指着水面,说水里漂着许多棉絮,那些雪白的棉絮混着未燃尽的稻秆,像无数只小船,载着洛阳的故事往远方去。

老书生翻开《农桑记》,借着油灯的光,在被流矢划破的书页上补记:“洛阳稻棉,随水而迁,遇土则生。”字迹虽然颤抖,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。

前太守的女儿把受伤的织锦匠儿子抱在怀里,用剩下的棉籽油给他清洗伤口,少年疼得皱起眉头,却依旧紧紧攥着梭子,说要把洛水灌溉的图案织完。

船行到黎明时分,终于靠岸,岸边的土地陌生而寂静,黄巢踏上岸时,脚下的泥土沾着露水,像洛阳棉田里的土一样柔软,让他想起黄宁说过的,土地都是一样的,只要肯接纳种子。

百姓们陆续下船,有人蹲在岸边,抓起一把土放在鼻尖闻,说这土的味道像荆襄,也像洛阳,适合种稻,也适合种棉。

老书生在岸边插下一根棉秆,棉秆的顶端还留着一个空棉桃,他说这是洛阳的记号,等明年春天,这里就会有新的棉田。

黄巢看着那根棉秆在晨风中微微摇晃,忽然想起黄宁倒下的棉田,想起那些朝着密道方向的稻穗,他知道,只要种子还在,就不算真正的败退。

有个岭南的棉农从怀里掏出棉籽,埋在棉秆旁边的土里,又有人放下稻种,说要让稻棉在这里继续共生,像在洛阳时一样。

孩童们围着埋种子的地方,用树枝画了个圈,说这是新的“洛南棉区”,虽然这里没有洛阳的名字,却有从洛阳带来的希望。

织锦匠的儿子坐在岸边,借着晨光开始织布,机杼上的棉线和丝线虽然不多,却已能看出洛水的波纹,他说要把这段路织进去,让后人知道稻棉如何从洛阳来到这里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天域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