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9章 泉眼(1 / 2)

黄宁蹲在水渠边,用手捧起刚挖出的湿土,看着土粒从指缝间滑落,眼中满是急切:“照这个进度,还得三天才能把水渠挖到农田,可庄稼最多再撑两天,必须想办法加快速度。”

旁边的老农凑过来,指着不远处的山坡:“将军,那山坡下有处泉眼,只是水流小,要是能把泉眼拓宽,再修条支流引到水渠里,或许能先救急。”

黄宁眼前一亮,立即让人去探查泉眼,自己则带着一队士兵继续在水渠工地指挥,他脱掉外衫,拿起铁锹亲自挖土,手掌很快磨出了水泡,却只是随意用布包扎了一下,继续埋头干活。

士兵和百姓们看到将军如此拼命,也都干劲十足,原本需要半天才能挖完的路段,不到两个时辰就挖通了,夕阳西下时,探查泉眼的人回来禀报:“将军,泉眼确实能拓宽,只是

黄宁当即让人从军营调来了凿子和锤子,又挑选了十几个力气大的士兵,跟着老农去拓宽泉眼,自己则留在水渠工地,直到深夜才带着一身疲惫返回将军府。

次日天还没亮,黄宁就再次赶到工地,刚到水渠边,就看到远处传来欢呼声,老农跑过来禀报:“将军!泉眼拓宽了!水流虽然不算大,但能顺着支流流进水渠,已经有部分农田能浇上水了!”

黄宁顺着老农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一股清泉顺着新修的支流缓缓流入水渠,水渠里的水位慢慢上升,靠近水渠的农田里,原本枯黄的庄稼似乎都恢复了些生机,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。

可没过多久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——水渠中段有一段地势较高,水流根本流不过去,士兵和百姓们试着挖土垫高下游,却还是无济于事,大家都急得团团转,黄宁也皱起了眉头,围着那段地势较高的路段来回踱步。

陈先生这时也赶到了工地,看到眼前的情况,沉思片刻道:“王爷,不如我们用木桶把水从下游提到上游,再倒进水渠里,虽然费力气,但能解燃眉之急。”

黄宁点头:“也只能这样了,让大家分成两队,一队继续挖水渠,一队用木桶运水,务必让更多的农田浇上水。”

命令下达后,百姓们纷纷回家拿来木桶,士兵们也从军营里搬来了备用的木桶,大家排成两队,一队在下游舀水,一队往上游运水,水桶在阳光下传递,像是一条流动的银链,黄宁也加入其中,接过百姓递来的水桶,一步步朝着上游走去,汗水顺着脸颊流下,滴在干裂的土地上。

就这样坚持了两天,水渠终于全部开凿完成,青龙河的水顺着水渠流进了每一片农田,百姓们站在田埂上,看着庄稼喝饱水后重新挺直的腰杆,都激动得热泪盈眶,纷纷朝着黄宁磕头道谢,黄宁连忙扶起他们:“这是我应该做的,只要能让大家有收成,再辛苦也值得。”

旱灾过后,北境迎来了丰收,百姓们家家户户都囤满了粮食,不少百姓还特意给将军府送来新收的粮食和蔬菜,黄宁让人收下后,又让人把这些粮食和蔬菜分发给军营里的士兵和学堂里的孩子们,让大家都能尝到丰收的滋味。

这日,黄宁正在书房处理政务,管家突然进来禀报:“王爷,朝廷派来了使者,说是皇上有圣旨要宣,现在正在大堂等候。”

黄宁连忙起身,整理了一下衣服,快步走向大堂,只见大堂里站着一位穿着官服的使者,手里捧着明黄色的圣旨,看到黄宁进来,使者连忙上前:“镇北大将军黄宁接旨。”

黄宁跪下接旨,使者展开圣旨,念道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镇北大将军黄宁镇守北境,护国安民,功绩卓著,今契丹已议和,北境太平,特召黄宁即刻返回长安,另有重用,钦此。”

黄宁接过圣旨,心中有些意外,他没想到皇上会突然召自己回长安,不过既然是圣旨,他也只能遵命,起身对使者道:“臣遵旨,不知使者何时启程返回长安?”

使者道:“皇上催促得紧,还请将军明日就收拾行装,随我一同启程。”

黄宁点头:“好,我明日一早就准备好。”

送走使者后,黄宁立即召集陈先生和马忠,将圣旨的内容告知他们,陈先生闻言,有些担忧道:“王爷,您离开后,北境的政务和军务该如何安排?虽然契丹已经议和,但万一出了变故,怕是会出乱子。”

黄宁沉思片刻道:“政务方面,就交给你负责,你要多关注各个州县的情况,尤其是边界的哨所,务必让士兵们加强戒备;军务方面,马忠,你暂时接管军营的士兵,若有任何异常,及时派人去长安禀报我。”

马忠和陈先生连忙领命,黄宁又叮嘱了几句,才让他们离开,自己则开始收拾行装,他没有带太多东西,只带了几件换洗衣物和一些北境的地图,还有西街粥铺老板之前给他做的馒头,用布包好揣在怀里。

次日清晨,黄宁告别了马忠、陈先生和府中的下人,跟着使者登上了前往长安的马车,马车缓缓驶出幽州将军府,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,大家都舍不得黄宁离开,纷纷挥手道别,黄宁掀开马车窗帘,朝着百姓们挥手,眼中满是不舍。

一路向南,天气渐渐暖和起来,过了云州后,路边的积雪已经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嫩绿的小草和盛开的野花,黄宁坐在马车里,看着窗外的景色,心中却始终惦记着北境的百姓和士兵,不知道自己离开后,北境会不会出什么意外。

这日傍晚,马车抵达一个名为“柳树镇”的小镇,使者提议在此歇息一晚,明日再继续赶路,黄宁点头同意,两人住进了镇上的客栈,刚坐下没多久,就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,黄宁好奇地走到窗边,看到楼下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卖艺的少年,少年约莫十五六岁,穿着破旧的衣服,手里拿着一把生锈的刀,正在表演劈柴,可围观的人却没人给他赏钱,还有几个地痞在一旁起哄,嘲笑少年的刀术太差。

黄宁看着少年单薄的身影,心中有些不忍,让随从下去给了少年一些银子,少年接过银子,连忙朝着黄宁所在的方向磕头道谢,黄宁摆了摆手,让随从回来,可没过多久,楼下又传来争吵声,黄宁再次走到窗边,看到那几个地痞正在抢少年的银子,少年拼命反抗,却被地痞打倒在地。

黄宁皱起眉头,起身下楼,使者想要阻拦,却被黄宁拦住:“这些地痞太过分,我不能不管。”

黄宁走到地痞面前,冷声道:“把银子还给少年。”

地痞们看到黄宁穿着不凡,却还是仗着人多,嚣张地说:“你是谁?敢管我们的事!这银子是我们应得的赏钱!”

黄宁身后的随从亮出令牌,沉声道:“这是镇北大将军黄宁黄大人,你们竟敢在大人面前撒野,不想活了吗?”

地痞们听到“镇北大将军”五个字,脸色瞬间惨白,连忙把银子还给少年,又对着黄宁磕头求饶:“大人饶命!小人有眼不识泰山,再也不敢了!”

黄宁冷声道:“滚!以后再敢欺负人,定不轻饶!”

地痞们连滚带爬地跑了,少年连忙再次向黄宁磕头道谢,黄宁扶起少年,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为何在此卖艺?”

少年道:“回大人,小人叫林小虎,家乡遭遇水灾,爹娘都没了,只好出来卖艺谋生,想去长安找份活干。”

黄宁闻言,心中一动:“我正要去长安,你若不嫌弃,可以跟着我,到了长安后,我帮你找份活干。”

林小虎激动得热泪盈眶,连忙磕头道谢:“多谢大人!小人愿意跟着大人,以后一定好好做事,报答大人的恩情!”

黄宁点头,让随从给林小虎安排了房间,次日清晨,三人一同启程前往长安,林小虎很懂事,一路上帮着随从打理马车,还主动给黄宁端茶倒水,黄宁对他也越来越满意。

几日后,马车终于抵达长安,刚进城门,黄宁就看到熟悉的街道,还有西街粥铺的招牌,粥铺老板正在门口忙活,看到黄宁的马车,连忙跑过来:“侯爷!您可回来了!草民这就给您熬莲子粥去!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天域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