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域小说网>网游>大唐:造反有理,我哥是黄巢> 第43章 占领荆襄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3章 占领荆襄(1 / 2)

`岭南的梅雨季,藏书阁的梁柱都渗着潮气。

黄宁将一张揉皱的纸条摊在案上,上面是探子从洛阳带回的字迹,说朱温在粮仓刻了“戍边”二字,笔画深得像要嵌进石头里。

黄巢正用布擦拭西域葡萄藤的枯叶,藤条上还缠着抄录《水车图谱》的羊皮纸边角。

“荆襄的粮仓,够养十万兵。”

黄宁的指甲划过地图上“荆襄”的位置,那里的墨迹被潮气洇成模糊的团,像浸了水的稻穗。

黄巢放下葡萄藤,指尖落在《棉经》里泉州棉种的图谱上,红绳系着的棉叶已有些发黑。

“洛阳的飞鸽说,荆襄太守每月都往朱温的私库送粮。”

黄宁忽然起身,从书架后拖出个木箱,里面是打磨锋利的箭簇,簇尖刻着岭南的稻穗纹。

“今夜动手。”

他的声音撞在潮湿的窗纸上,震落一串雨珠,砸在《天下同册》的封面上。

黄巢看着那些箭簇,忽然想起阿蛮补在“天下”二字上的炭笔,此刻正像簇尖的寒光。

三更的梆子响过,黄宁的船队悄无声息地驶出泉州港。

甲板上的甲士都裹着岭南的粗布,甲胄内侧用朱砂写着“安”字,是俚人巫祝画的平安符。

船头挂着的灯笼蒙着桑皮纸,纸上印着中原的活字“棉”,在夜色里像颗发暗的星。

行至半途,黄宁让亲卫将棉种分装成小袋,每袋里都藏着半片青铜符,合起来能打开荆襄的西城门。

天快亮时,船队抵近荆襄码头。

岸边的守军打着哈欠,看见船头的“棉种”旗号,挥挥手就放行了,他们袖口露出的绸缎,是洛阳新贡的料子。

黄宁踏上码头的石阶,靴底沾着的岭南泥,蹭在中原的青石板上,像滴进白绢的墨。

太守带着属吏在官仓前迎接,手里捧着的《农桑要术》缺了后半本,据说是被老鼠啃了。

“黄将军一路辛苦,棉种可还完好?”

太守的笑里掺着脂粉气,腰间玉带的扣环,是用西域的葡萄纹银饰改的。

黄宁解开一袋棉种,指尖捏起一粒,壳上用指甲掐着个“朱”字,是洛阳书生教的记号。

“太守可知,这棉种要掺着中原的麦种播,才长得旺?”

他的手忽然收紧,棉种裂开,露出里面的青铜符一角,在晨光里闪着冷光。

太守的脸色瞬间煞白,后退时踩翻了脚边的粮袋,流出的不是麦,是白花花的米,上面印着洛阳官仓的戳。

“你……”

黄宁没给他说下去的机会,吹了声口哨,藏在棉种袋后的甲士同时拔刀,刀鞘上的稻穗纹撞出脆响。

码头的守军刚要拔刀,就被身后的渔夫按住了——那些渔夫的斗笠下,都系着岭南的红绳。

黄宁率军冲进西城门时,守城的校尉正用《算学歌》的调子打哈欠。

亲卫甩出的飞爪勾住城楼的栏杆,上面缠着的棕榈叶,是从藏书阁的屋顶揪的。

第一个爬上城楼的甲士,将岭南的俚语旗插在箭楼顶端,旗角扫过中原的“荆襄卫”匾额。

校尉的剑刚出鞘,就被黄宁的刀挑飞,落在粮囤上,震出的米糠里,混着半张《农时表》的残页。

“粮仓里的粮,分一半给百姓。”

黄宁的声音穿过混乱的厮杀声,落在每个甲士耳里,像句必须照做的农谚。

官仓的大门被撞开时,阳光涌进去,照亮了堆到屋顶的粮袋,每个袋口都贴着“军需”的封条,却用岭南的藤条捆着。

管仓的小吏抱着账册发抖,上面的入库数用中原的毛笔写,出库数却用岭南的炭笔改,墨迹层层叠叠像片乌云。

黄宁翻到最后一页,看见朱温的朱批:“秋收后,以此为基,平岭南。”

他将账册扔进火盆,火苗舔舐着纸页,露出

占领太守府时,黄宁在书房发现个暗格。

里面没有金银,只有幅洛阳城防图,图上用朱砂标着守军布防,旁边却用炭笔写着“粮仓在北”,是黄巢的笔迹。

原来黄巢早有准备,这暗格的位置,和岭南藏书阁的暗格一模一样。

亲卫押来太守时,他正抱着个锦盒哭,里面是朱温赐的稻穗玉佩,穗粒却被凿空,藏着颗鸽蛋大的珍珠。

“你可知,荆襄的百姓,已有三日没米下锅?”

黄宁的刀指着玉佩,稻穗的纹路在珠光里扭曲,像条贪婪的蛇。

太守哆嗦着说不出话,他的袖袋里掉出半块饼,饼屑里混着《论语》的残页,是洛阳活字印的。

午时的钟声敲响时,荆襄的四门都插上了俚语旗。

黄宁站在城楼上,看着甲士们给百姓分粮,老人手里的陶碗,一半是中原的青釉,一半是岭南的粗陶。

街角的书坊老板,正用岭南的炭笔,在洛阳的桑皮纸上写安民告示,字里掺着《算学歌》的韵脚。

一个穿中原长衫的书生,主动帮俚人甲士辨认粮仓的账簿,两人的手指同时点在“稻税”二字上,墨迹在阳光下融成一片。

黄宁让人把太守府的匾额拆下来,换上新做的木牌,上面用中原的楷书刻着“荆襄民仓”,却让俚人孩子用朱砂填了色。

暮色降临时,黄巢的飞鸽落在城楼的栏杆上。

信上只有两个字:“善。”

字旁画着个笑脸,嘴角的弧度,像极了黄宁刀上的稻穗纹,刚收割完,还带着锋芒。

黄宁将信折成稻穗的形状,塞进甲胄内侧,那里贴着片泉州棉叶,红绳在厮杀中磨断了,却系得更紧。

远处的田里,有百姓开始播种,播的是黄宁带来的棉种,盖的是中原的熟土,风过时,新翻的泥里,像有无数个字在发芽。

他知道,占领荆襄不是结束,是开始。

清晨的薄雾还没散,荆襄的街巷已飘起炊烟。

分粮点前排着长队,老人用中原的瓦罐盛米粥,孩童举着岭南的竹筒接米糠,蒸汽里混着两种谷物的香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天域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