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宁站在城楼看这景象,甲胄上的稻穗纹沾着露水,像刚从田里割的新谷。
亲卫递来百姓连夜编的草绳,上面缠着《算学歌》的残页,是从官仓废墟里捡的。
“西城门的守军,有一半愿留下种地。”
亲卫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他靴底沾着的泥,一半是岭南红土,一半是中原黄土。
黄宁接过草绳,指尖触到纸页上的“春分”二字,是阿蛮补的炭笔字,被露水浸得发皱。
他忽然转身,让亲卫把洛阳城防图挂在城楼,图上用朱砂圈出的粮仓旁,补了岭南的稻穗标记。
巳时,书坊老板送来新写的告示,用中原的麻纸,却画着俚人播种的图案。
上面写着“凡愿垦荒者,官府赠棉种”,落款是“荆襄军民同署”,中原楷书旁是俚人符号。
黄宁在告示旁添了行字:“秋熟后,粮税减半”,用的是黄巢教的炭笔斜钩,像把弯镰。
一个穿儒衫的书生凑来看,忽然跪地请罪,说曾帮太守改过户册,把民田标成官田。
黄宁没看他,只指着告示上的棉种图案:“去教农夫认棉株病害,抵你的罪。”
书生抬头时,看见黄宁甲胄内侧露出的棉叶,红绳系得很紧,叶尖还带着泉州的海腥味。
午时,黄巢的飞鸽又到了,信上画着简易的水车图,旁注“荆襄多水,可仿此造”。
图角落有个新笑脸,嘴角带着稻穗的弧度,比上次的柔和些。
黄宁把图纸贴在官仓的墙上,让工匠们照着改,他们手里的墨斗线,一半是中原的蚕丝,一半是岭南的麻线。
有个老工匠忽然说,这水车的轴承,用洛阳的铁和岭南的铜合铸,才更耐磨。
黄宁点头时,看见他工具箱里藏着本《齐民要术》,缺的后半本,竟是被他撕了生火,烤暖过冻僵的手。
未时,清查官仓的小吏来报,说在地下挖出三窖银锭,每锭都刻着“朱”字,是朱温的私藏。
黄宁让把银锭熔了,铸成农具,犁头刻稻穗,锄头雕棉桃,边角留着中原的云纹。
熔银的炉火旁,几个前太守的属吏在捶打农具,他们的官袍早换成粗布,手上磨出的茧,和农夫的没两样。
一个曾管过粮税的属吏忽然哭了,说以前算错的税,够百姓买三年棉种。
黄宁递给他块岭南的甘蔗,说现在补,不算晚。
申时,岭南的援军到了,带来新印的《农时表》,中原的节气旁,用俚语标了耕种口诀。
领头的校尉捧着黄巢的令箭,箭杆缠着《天下同册》的散页,上面有阿蛮写的“荆襄土性”。
黄宁把令箭插在案上,令箭的羽毛,一半是中原的鹰羽,一半是岭南的雁羽。
他让人把援军带来的稻种,和荆襄的麦种混在一起,分发给农户,说这样能抗倒伏。
有个俚人校尉不识字,却能背出《算学歌》里的亩数算法,是跟洛阳学生学的。
黄宁拍他的肩,说等打下洛阳,让他去太学抄书。
酉时,夕阳把城墙染成金红色,像块刚熔的铜。
百姓自发提着灯笼来谢,灯笼的骨架是中原的竹,蒙的是岭南的纱,光透过纱上的稻穗纹,在地上投下细碎的金。
一个瞎眼的老妇人摸着黄宁的甲胄,说这稻穗纹,和她亡夫在洛阳种的稻子一个样。
黄宁蹲下身,听她讲年轻时在岭南学的种棉法,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甲胄,节奏像《算学歌》的调子。
老妇人忽然从怀里掏出片棉叶,是泉州的新品种,说藏了三年,就等个肯教人种棉的官。
黄宁把棉叶夹进洛阳城防图,那里刚好有空隙,像特意留的位置。
戌时,巡夜的甲士唱着新编的歌谣,一半是中原的《诗经》,一半是岭南的采茶调。
歌声过处,有书生在墙上写诗,用岭南的炭笔,写中原的七言,说“稻麦同根生,南北共一春”。
黄宁路过时,在“春”字下添了个“秋”,笔画里带着甲胄的寒气,却藏着暖意。
书生动容,说愿抄百本《农桑要术》,送遍荆襄的村落。
黄宁说不用抄,让他教孩童认字,字认全了,书自然就活了。
亥时,官仓的灯还亮着,黄宁在核粮草账。
新账册用的是中原的麻纸,却用岭南的藤条装订,每页都留着空白,让百姓补写自家的收成。
亲卫进来时,手里拿着块刚铸好的犁头,稻穗纹在油灯下闪着光。
“黄巢先生的飞鸽说,洛阳的新稻快熟了。”
黄宁抬头,看见窗外的月亮正圆,像枚银质的棉桃,悬在中原与岭南的天上。
他把犁头放在案上,犁尖对着洛阳的方向,说:“等我们的稻熟了,就去收他们的。”
亲卫笑了,说刚编好的新军旗,书与稻穗的图案旁,加了个小小的“荆”字,是用俚人孩子补的“下”字改的。
黄宁没说话,只在账册的最后一页,画了个笑脸,嘴角的弧度,比黄巢的更锋利,却也更温柔。
三更的梆子响时,有只飞鸽从岭南来,翅膀上驮着片新棉叶。
叶梗的红绳上,系着半粒洛阳的新稻种,壳上的“朱”字,已被磨得模糊。
黄宁把稻种埋进官仓的土里,上面盖着片荆襄的麦叶,说等它发芽,就是出兵的日子。
土里的棉种该醒了,正借着月光扎根,根须会缠上中原的麦根,缠成一团,分不开彼此。
远处的田里,有晚归的农夫在哼歌,唱的是黄宁教的《种棉谣》,中原的调子,岭南的词,说“一粒棉种落,天下暖融融”。
黄宁站在窗前,听着歌声漫过城墙,像层新织的布,把荆襄裹得严实。
他知道,这布还会继续织,织过洛阳的太学,织过岭南的河滩,织成一件大氅,裹住整个天下。
而那件大氅的丝线,一半是中原的稻,一半是岭南的棉,纺线的人,是每个盼着日子亮起来的百姓。
天快亮时,黄宁在城楼上插了面新旗。
旗上的书翻开着,露出“天下”二字,缺的“下”字,用荆襄的泥土补了,长出株小小的稻苗,在晨风里摇着。
天域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