契丹军队见首领被俘,再也无心抵抗,纷纷放下武器投降,叛军也跟着投降,被掳走的百姓也被解救出来,看到黄宁,纷纷跪地感谢。
黄宁扶起百姓们,安慰道:“乡亲们别怕,叛乱已经平定,你们可以回家了,我们会派人护送你们回去,还会帮你们修复房屋,弥补你们的损失。”
百姓们感动得热泪盈眶,不断地向黄宁道谢,黄宁让人给百姓们分发食物和水,又派士兵护送他们回村落。
随后,黄宁让人清点战果,共歼灭契丹士兵一千余人,叛军五百余人,俘虏耶律烈、王奎等将领二十余人,缴获战马三千匹,兵器五千余件,粮草一万石。
他让人将俘虏押往幽州城,交由幽州刺史看管,又留下五百士兵驻守野狼谷,防止残余的契丹军队再来骚扰,自己则带着其余人前往幽州城。
抵达幽州城时,幽州刺史早已在城门口等候,看到黄宁,立刻上前拱手:“王爷辛苦了!此次平定契丹,王爷又立了大功,幽州百姓都在等着感谢王爷呢!”
黄宁笑着摇头:“都是为了百姓,谈不上辛苦,对了,被掳走的百姓已经被护送回村落,你让人去看看,帮他们修复房屋,再发放些粮草,让他们能安稳生活。”
幽州刺史点头:“王爷放心,我这就派人去办。”
进入幽州城后,百姓们再次涌上街头,夹道欢迎黄宁,有的百姓捧着水果,有的捧着布料,还有的拿着写有“镇北侯千岁”的牌匾,想要送给黄宁。
黄宁翻身下马,走到百姓们面前,拱手道:“乡亲们,不必如此,守护北境是我的职责,只要大家能安稳生活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说完,他让人将百姓们送来的东西都收下,转交给官府,让官府分发给贫困的百姓,自己则跟着幽州刺史前往府衙。
府衙内,黄宁与幽州刺史商议后续的事务,幽州刺史禀报:“王爷,契丹部落经此一战,元气大伤,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来骚扰北境,不过我们还是要加强防御,防止他们卷土重来。”
黄宁点头:“你说得对,我会让人修复雁门关的防御工事,再派士兵驻守,另外,之前归降的叛军士兵,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,已经可以编入军队,让他们也参与防御,既能增强兵力,也能让他们为百姓效力,弥补之前的过错。”
幽州刺史赞同:“王爷考虑周全,这样一来,北境的防御就更稳固了。”
接下来的几日,黄宁让人修复防御工事,训练士兵,又去各个村落查看百姓的生活情况,看到百姓们开始重建房屋,农田也重新耕种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这日,黄宁正在查看雁门关的防御工事,探马突然赶来:“王爷,京城传来消息,皇上召您即刻回京,说有要事商议。”
黄宁心中疑惑,不知道皇上召他回京有什么事,但还是点头:“知道了,我这就收拾东西,明日启程。”
次日清晨,黄宁告别幽州刺史和百姓们,骑着马,朝着长安的方向出发,马忠和陈先生也跟着一同前往,他们此次平定契丹,也需要回京城复命。
百姓们再次在城门口送别,有的百姓眼含泪水,拉着黄宁的马缰绳,舍不得他离开,黄宁一一安慰,承诺会常来看他们,才得以启程。
经过十几天的行程,黄宁等人终于抵达长安,刚到城门口,就看到太子亲自在门口等候,黄宁心中一惊,连忙翻身下马,躬身行礼:“臣参见太子殿下,不知殿下为何在此等候?”
太子扶起黄宁,笑着说:“黄侯平定契丹,为朝廷立下大功,父皇让我来迎接你,还说要在宫中为你设宴庆功。”
黄宁连忙道:“殿下折煞臣了,臣只是尽了本分,不敢劳烦殿下亲自迎接。”
太子笑着摇头:“黄侯不必过谦,你的功劳,朝廷和百姓都看在眼里,走吧,父皇还在宫中等着呢。”
黄宁跟着太子进入皇宫,来到大殿,皇上正坐在龙椅上,看到黄宁进来,立刻笑道:“黄宁,你回来了!此次平定契丹,干得好!”
黄宁跪地行礼:“臣谢皇上夸奖,此次能平定契丹,全靠将士们奋勇杀敌和百姓们的支持,臣不敢居功。”
皇上扶起黄宁,道:“你还是这般谦逊,朕知道将士们和百姓们的功劳,但你的指挥和谋略,才是取胜的关键,朕决定,再加封你为镇北大将军,统领北境所有军队,让你全权负责北境的防务,你看如何?”
黄宁心中一震,统领北境所有军队,这是极大的信任,他连忙跪地谢恩:“臣谢皇上隆恩!臣定不负皇上信任,守护好北境,不让北境再受战乱之苦。”
皇上满意地点头:“好,你有这份心就好,明日起,你就可以上任,户部会给你调拨足够的粮草和军械,支持你的工作。”
当晚,皇上在宫中设宴,为黄宁庆功,朝中大臣们纷纷向黄宁敬酒,祝贺他再次立下大功,黄宁一一回敬,宴席上一片热闹景象。
宴席结束后,黄宁回到王府,大嫂和小侄子早已在府中等候,小侄子看到黄宁,立刻跑过来,抱住他的腿:“叔父,我听说你又平定了契丹,还被封为大将军,好厉害!”
黄宁笑着摸了摸小侄子的头:“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。”
大嫂端来一杯茶水,道:“你这一路辛苦了,快歇歇吧,对了,你被封为镇北大将军,以后是不是要经常待在北境了?”
黄宁点头:“是啊,北境的防务需要我,以后可能不能经常回长安了,不过我会常派人回来探望你们的。”
大嫂点头:“你放心去吧,家里有我照顾,你在北境要多保重身体,别太操劳了。”
黄宁心中温暖,点了点头,接过茶水喝了一口。
接下来的几日,黄宁处理完王府的事务,又去药铺看望掌柜的,掌柜的看到黄宁,笑着说:“王爷,您现在是大将军了,真是可喜可贺!西域润喉糖卖得越来越好,很多百姓都说好,还有人问能不能多进些货呢。”
黄宁笑着说:“那就多进些货,满足百姓们的需求,要是有什么困难,随时派人去王府找我。”
掌柜的连连点头:“多谢王爷关心,草民会的。”
离开药铺后,黄宁又去了兵部,与兵部尚书商议北境军队的调配事宜,兵部尚书表示会全力支持黄宁,让他在北境能更好地开展工作。
几日后,黄宁收拾好行装,带着马忠和陈先生,再次前往北境,此次他身为镇北大将军,肩上的责任更重了,但他心中却充满了信心,他相信,在他的努力下,北境一定能长治久安,百姓们一定能过上安稳的生活。
抵达北境后,黄宁立刻开始整顿军队,加强防御工事,又派人去各个州县巡查,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,及时解决百姓们的困难。
他还让人在北境开设学堂,让百姓们的孩子能读书识字,又开设医馆,为百姓们治病,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对黄宁也更加爱戴。
这年冬天,北境下了一场大雪,积雪覆盖了道路,黄宁担心百姓们的生活,带着士兵们去各个村落,帮助百姓们清扫积雪,发放御寒的棉衣和粮食。
在一个偏远的村落,黄宁看到一位老人因为没有棉衣,冻得瑟瑟发抖,立刻脱下自己的披风,披在老人身上,又让人送来棉衣和粮食,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,跪地感谢。
黄宁扶起老人,道:“老人家不必如此,保护百姓是我的职责,以后有什么困难,随时派人去军营找我。”
老人连连点头,嘴里不断地说着“大将军是好人”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北境在黄宁的治理下,越来越安定,百姓们安居乐业,军队也越来越强大,契丹部落再也不敢来骚扰,前唐的残余旧部也都归顺了朝廷,北境迎来了真正的太平。
这日,黄宁正在军营中训练士兵,探马突然赶来,递上一封来自长安的书信,是皇上写的,信中说长安举办庆典,邀请黄宁回长安参加,同时也想听听他治理北境的经验。
黄宁看完书信,笑着对马忠和陈先生说:“皇上邀请我们回长安参加庆典,我们也该回去看看了,顺便向皇上禀报北境的情况。”
马忠和陈先生点头,他们也很久没回长安了,有些想念那里的生活。
几日后,黄宁带着马忠和陈先生,骑着马,朝着长安的方向出发,一路上,百姓们纷纷在路边送别,有的百姓还送来家乡的特产,让黄宁带回去给长安的亲人。
黄宁一一收下,承诺会常回来看看,百姓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。
抵达长安后,黄宁受到了皇上和百姓们的热烈欢迎,庆典上,皇上当着百官的面,赞扬了黄宁治理北境的功绩,还赏赐了他很多财物,但黄宁都婉拒了,他说:“臣不需要赏赐,只要北境百姓能安居乐业,就是对臣最大的赏赐。”
百官们纷纷称赞黄宁的品格,皇上也对黄宁更加信任。
庆典结束后,黄宁在长安待了几日,看望了大嫂和小侄子,又去了药铺和兵部,处理完事务后,便准备返回北境。
离开长安时,皇上亲自在城门口送别,道:“黄宁,北境就交给你了,朕相信你一定能守护好北境,让北境永远太平。”
黄宁跪地行礼:“臣定不负皇上信任,守护好北境,为大明守护好这片土地。”
天域小说网